发布时间:2025-10-17 11:28:10    次浏览
NEV-Share(3)特斯拉合资风波日前,近期负面消息不断的特斯拉汽车,再次因“入华设厂”备受关注,显示朋友圈盛传“长安与特斯拉合资”、之后又看到力帆公众号发布消息称:“特斯拉投资及政府关系总监肯·摩根一行造访力帆集团,并与公司高层就电动车领域话题进行交流。”不管特斯拉汽车如何负面消息缠身,在我国,只要跟特斯拉汽车能够粘连上关系,总是消息引人注目,且股票上表现良好,长安汽车股票因为重大事务停牌、力帆汽车股票则表现良好。这次造访实际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也就是特斯拉投资及政府关系总监肯·摩根分别在长安与力帆待了四十分钟进行一次交流活动,这应该是考察本地市场以及相应企业的一次商业访问,被解读为合作,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不过,这种“偶然性”似乎并不少,2014年6月份,息,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庆军和美国特斯拉集团副总裁吴碧瑄会面,江淮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见。这个消息让江淮汽车股票涨幅达到17%,但是事后合资什么的不了了之,不过,现在来看,大家仍然热衷于这种传闻,似乎这种传闻能够带来“真金白银”。事实上,即便多家汽车制造商热衷被特斯拉汽车“翻牌”,目前来讲,热衷合资特斯拉这事并不靠谱,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热衷合资特斯拉意义不大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讲,如果热衷于合资,无外乎两个事情,其一是利润,其二是技术,利润方面,按照特斯拉目前的运营规则来讲,它自己的运营都是采用直销的模式而不是经销商模式,想要分享它的利润太过于困难,更进一步来讲,它自己一直处于亏损阶段,想要从一个持续亏损企业里面,通过合资来赚钱,赚钱可能性太小。从技术上来讲,特斯拉汽车和中国汽车制造商分享的可能性不大,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谈论特斯拉放开专利的事情,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垄断性质、原始创新性质的专利不多,也就是说这些应用性质的专利基本上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避开,更进一步来讲,专利和技术没有你想想的紧密,前者偏重于概念框架,后者更是实际操作的情况。技术方面,更为现实的情况是,特斯拉作为一家电动车制造商,并没有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主要的技术集中在集成技术方面,而零部件方面更多是与供应商合作,预期通过与特斯拉合资来获取技术,还不如找这几家供应商合资更来得实在。所以,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讲,真的没有太多意义。当然,或许资本以及媒体对于这个事件的看法远远不同于汽车制造商,更希望这家神奇的公司通过和中国汽车制造商合作,可以在技术上、商业模式上和利润上能够拉中国汽车制造商一把,这些才能解释为什么中国汽车制造商只要和特斯拉汽车扯上关系就能够股票大涨,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特斯拉汽车国产之路尚远关于中国汽车制造商合资特斯拉消息为么被屡屡传播,主要原因还是此前特斯拉汽车的老大艾伦穆斯克谈到“有意在中国设厂投产”,这个消息,笔者此前撰文谈到过,更像是艾伦穆斯克一场Show的随口说说,毋庸置疑,特斯拉在意中国市场,同时希望像讨好其它国家政府那样来讨好中国,也即是在本土生产自己的产品,当然可能艾伦穆斯克说话的时候可能没考虑到,在中国开设整车制造厂需要不仅仅是技术和资金,还有分享一半以上利润的合资政策。特斯拉汽车并不是一个愿意“分享”的企业,我们从最近的几则新闻中也能看出来,特斯拉汽车采用的是直销模式,这种模式避开了经销商在整个链条中的利益分享,同时在充电站设置,包括整个企业的生态圈设置方面,和苹果公司有一定的相似度,更多地依赖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而不是开放给更多的参与者。这个时候,特斯拉汽车是否真的有勇气将自己的产品、技术和利润拿来和中国汽车制造商分享?特斯拉汽车动辄近百万的产品是否真的能够取悦中国高端用户群体?这些都是要观察的关键点。汽车制造商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重视,这种重视主要是针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庞大数字,如果论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可能看到更多优势所在,包括政府的支持力度、包括政策的扶持等方面。当然,从利好分析上面来讲,包括避免中国针对进口整车征收的高额税收、获取政府的支持和补贴、和中国消费者套近乎、更低的成本等四个方面能够给予特斯拉汽车带来一定的利好,这种利好能否平衡艾伦穆斯克心中的技术和利润还有待观察,至少,目前来讲,更多表现在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单方热情上。凤凰汽车专栏文章,新能源汽车系列专栏文章(NEV-Share),欢迎爆料及提供第一手资料。